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恒星的表面,一道灿烂的光柱喷涌而出,无数亮度超越了太阳的巨大光球是这些光柱的真身,它们无时无刻都在爆炸、膨胀,甚至使得了恒星的一边看起来远比另外一边巨大。这些巨大的光球每一个直径都有上百千米,它们以千分之一光速的速度脱离的恒星的引力,逃离出了炽亮的地狱,来到了黑暗的虚空。
无数的光球在爆破,这些光球在半个小时之前还不比一栋大厦大多少,可现在,它们每一个都可以称得上是巨无霸。
在恒星内核内被压缩到极致的粘稠等离子体们,这就是它们的真身。借由着那台“机器”,太初的恒星将自己体内的大量铁元素——和比这些铁元素多得多的其他还在聚变的、被压缩的元素加速到了每秒300km以上,一起扔向太空。
这些被扔出来的物质总重量相当于数颗太阳,这并不是在开玩笑。恒星将它体内接近八十分之一的质量全部加速扔了出去。
当然,这些都不是在一瞬间就可以达成的事,整个过程需要数万年的时间,现在的这些物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看起来那样的庞大则是因为离开了压力最为巨大的核聚变区,外部压力不足让其膨胀,炸开了而已。
光球,确切来说是那些等离子体们。绝大多数会在未来脱离掉恒星的引力,前往无限的黑暗虚空,其中的一小部分幸运儿还有可能会因为自身的特殊性重新变成一颗恒星或者自由行星诞生的基石。
而一小部分,那些加速不够的倒霉蛋则会被恒星俘获,在外围轨道上得到恒星吃剩下的”残渣”,变成一颗太初的行星。
宇宙就是如此的奇妙,谁能想到太初恒星的一次“减轻负担”竟然会成为整个宇宙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造星运动,或许在未来的数百万年以后,整个暗物质晕都会因为这次的“呕吐”而被照亮。
不过这些事跟恒星的意识也没什么关系,它的目的可不是让这片漆黑的宇宙照亮,它这么做的原因只是单纯的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罢了。
并且它也确定成功了,只不过从恒星的意识中还在起伏的波动来说,这个结果它似乎并不想要。
的确,经由排除内核堆积的元素这个事件以后,它的寿命又增多了数十万年,之后只需要定时进行清理,它就可以免于元素堆叠带来的恒星熄火了。
但这只是免于元素堆叠带来的恒星熄火,而不是真真正正的的高枕无忧。
就在之前的排出当中,恒星的计算结构又发生了一些事,这件事跟之前的一样,同样影响了恒星的生命。
持续的排出当中,它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在排出过程中,就算它已经让自身的计算结构达到了最稳定的形态,但有一部分结构还是不可避免的在排出过程中受到电磁力的影响被“冲走”了。
这种“冲走”的损耗甚至大于引力扰动造成的结构失效的损耗。当然,这是指现在质量下的内核的扰动造成的损耗,长久来看,肯定是元素堆叠造成的损耗更加巨大的。
可无论如何,就算是长久而言更加有利,也改变不了现在的计算结构正在受到损耗的这一个事实。所以在对损耗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后,恒星的意志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必须要阻止这种损耗。
从损耗的速度来看,它成功的把恒星的寿命从150万年提升到了1500亿年,在1500亿年以后,计算结构就会因为损耗过大而无法支撑起排出系统,导致恒星的陨灭。
不能这样。
恒星的意识如此想到,它开始计算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储存的信息被解读,到了最后,恒星所找到的方法则是……
使用一个在它的计算结构之外的东西来帮助它完成这项工作,也就是说,它需要一件工具的存在,来帮助它自己达成。
工具,粗略来说是指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对于恒星而言,它的计算结构也算是工具的一种,可现在,它并不想使用这个工具来完成自己的目的。所以,它需要打造一个新的工具,而这个工具的材料来源同样也是它自己的身体。
对,这个工具的来源是它自己。
在恒星的内核中,几乎一切的物质都会被焚烧,失去自身的性质,而不会在这种温度下失去物质在这个宇宙中存在吗?当然存在,并且这些物质存储量最为巨大的地方就是……
恒星的内核。
那些被压缩的铁元素。
恒星的意识回转着,在自己的思想中建立起了模型,再之后计算了模型,测算着结果。到了最后,它让自己的思维结构们缓缓分离,在内核形成了另外一个形态。
让自身的核聚变区域不均匀化,造成能级的不同让一部分元素得到可以脱离内压的速度和能量。
以大量铁元素构成的加速装置来隔绝、抑制、进行人为的控制,划分区域,将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有序化,这便是恒星的计划。
在对数千亿亿次理论模型进行预算以后,恒星决定执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