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兵变,再继续下去那还了得,既然不好对付他,那么为什么不招安,把他困在苏联的体制内呢?而且对外还好看。
斯大林同志的儿子,在被赫鲁晓夫赶出去多年后,终于在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关怀下回到祖国。
还因为检举贪腐有功,被任命为高级官员。
一段佳话啊!
所以说小斯大林同志真的活出了统战价值,而且不仅仅是他,连他爹都会在接下来得到重新评价,甚至连棺材都准备移回列宁墓。
“那你的意思呢?”王跃说道。
“我认为还是应该回来,不过我不想在莫斯科,所以向他们提出,愿意到远东去工作,这样离扶桑也近一些,毕竟现在我家在扶桑,我的家人以后肯定还是要留在扶桑的。”
小斯大林同志说道。
这时候他老婆孩子早就已经到扶桑了。
“这样的话,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红星社的事我就另外找人了。”王跃说道。
很显然这是佐尔格政委的安排,王委员长这些年在远东布局,佐尔格政委又不是看不明白,不过这对于佐尔格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说之前他只是看着而已,那现在他真的就转向支持王跃了。如果以后苏联真就像王跃说的,因为腐化而完全变色,甚至因为官僚而出现重大变化,那么在东方以扶桑为主,然后重建新苏联也是一个选择。
既然这样,那他当然要提前开始布局了。
让小斯大林同志到远东,成为苏联地方的高级官员,先为这种可能做好准备。
第六九八章 未来要靠年轻人
这倒是给了王跃灵感……
他完全可以提前布局,想办法在苏联远东增加这种算是扶桑系官员比例。
这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他都能通过利益输送,把扶桑系的人弄到美国参议院了,那么苏联后期的难度应该不会更高,无非就是利益而已,甚至现在苏联很多地方官员就已经和扶桑形成利益共同体了,尤其是那些友谊农场附近的,基本上都已经被友谊农场拉下水了。
这样就可以操作一下了。
要知道这些友谊农场已经运作十几年,第一批混血儿童甚至都已经开始上小学了。
尤其是远东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这些都是最早开始建设友谊农场的地方,不少和附近苏联人互相通婚的,早就已经有了下一代,再过十年,这些二代们就开始进入工作,他们的国籍本来就还没确定,王跃和苏联方面商议的,是他们成年后自己选择。苏联方面也需要人口,他们也不愿意这些二代们长大后去扶桑,既然这样干脆让他们入苏联籍,然后想办法进入苏联官场。
至于友谊农场的劳动力……
这个当然是继续从华夏招工,反正华夏有的是人口。
甚至还可以从苏联招工,毕竟友谊农场,就是要体现友谊,只要进了友谊农场那就肯定心向扶桑。
友谊农场可是扶桑国企。
农场工人是按照扶桑国企标准发工资的。
这样恐怕苏联一些基层官员,会很愿意把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女儿送到友谊农场工作。
毕竟苏联的哪怕基层官员,工资水平也是不高的,像子女里面没什么发展前途的,送到友谊农场当工人,至少可以过上扶桑的好生活,甚至以后搞民间贸易也方便些。这样就等于把这些基层官员捆绑在友谊农场上,未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这些基层官员,还有进入苏联官场的农场二代们,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扶桑。
这也属于美国的玩法了。
不得不说王委员长发现还是美国人的经验最适合他。
小斯大林同志就这样回归苏联,而且得到他想要的职务,他被任命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第一书记。
驻地伯力。
那里也是友谊农场最密集密的地方。
在黑龙江沿岸,大量这样的农场和苏联的农场并存,然后利用距离的优势从扶桑引入各种新式农业机械,良种,农药,耕耘着辽阔的黑土地,并且互相交往甚至通婚……
他这个第一书记会很受欢迎的。
不过他的红星社社长职位就空出了,而这个职位对王跃也很重要,还不好找替代,毕竟这个社长不仅仅是能力问题,而且还是个偶像,所以王委员长的最终选择,是让他养女从美国回来。反正房子在美国也已经偶像化,拥有一大堆崇拜者,现在去掉个男偶像,换上个女偶像,去掉个中年老帅哥,换上个美少女,也算是让那些受众们换换口味。
至于红星社的运作,这个本来就不是社长负责,有一整套管理人员,社长就是负责拉人气的。
总之红星社将在偶像路线上一直走下去。
另外房子在美国闹的有些大,美国政府对她已经越来越忍无可忍了,王跃现在也该让她回来了。
“这个小姑娘倒是很有闯劲!”
李同志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