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今天又学了一手,将徐成叫到门外,其他的弟弟妹妹被王进一句话打发:“老带新,三字经,限十日,读不会,打手心。”
眼前这个厉害人物,堂下四十多孩子除新来的,都吃过苦头。
都知道面前这个堂兄说一不二,三个对一个,开始指点新来的,徐先生教书,还真不简单。
天色已经渐渐变暗,王进已经把徐成打趴下十七八次,丢了件衣服给徐成:“去,通知下学。”
还守在门外的家长,七嘴八舌问扯了自家子弟,连老师面都没见过的王家子弟,同样兴奋的不行,稚嫩声音响起,东拉西扯成一片。
乱七八糟的声音渐渐远去,隐入村庄薄雾之中。
非常意外,周先生跟许先生并未离去,书房已亮了油灯,三个身影时坐时立,声音时高时低,继续高谈阔论。
私塾并非只习四书五经,六艺,徐先生引入了时事恪物以及洋文,县里几个大家族开的中学,邀请了无数次徐先生,均被婉拒,只是王家学成的学子可以直接进县中学,每一个王家庄出来的学生都会受到欢迎。
令人咋舌的却是,王家族长不许其他家族入本家私学。
早些时候引起一部分家族不满,可徐先生落魄时,谁让老王头捡了宝呢,所以更多的却是羡慕。
其他家也学王家请了无数先生,论先生才华,本事比王家的徐先生强多了,反正那些家族都是这样外传。
往泥塑脸上贴金也变不成菩萨,即然比不过,就以量取胜,各家族联合起来办学,政府也在有志之士建议下发展教育。
各学堂开始对普通百姓招生,人多之后细分,形成分等级的初等、高等小学及中学。
江南教育蓬勃发展起来,却还是私塾与县学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