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天启年间仙闻杂录 > 第55章天生我才实廪仓

第55章天生我才实廪仓(第2/2页)

    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足四肢具足,倘若不懒惰,倘若不自骄自矜,自给自足,养家糊口,却是能够力有能及,又何至于仰人鼻息,乞食于人呢?

    陈后儒平时读的玉简,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给他的触动最大,太史公在《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陈后儒认为可以很好的诠释这个所谓的礼仪仁义、气节风骨和人生存之间的孰轻孰重的问题。这段文字是这样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管仲说:仓库充实,国家就会去考虑所谓的礼节的问题,百姓有衣服穿,有饱饭吃,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考虑到是不是有脸面。”所以说:礼节这种东西,是生于物质基础雄厚的地方,对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生存都成为问题,那里还有什么礼义廉耻可谈。在这个社会上,道德高尚的人富了,就会帮助别人,没有道德的人富了,就会作威作福,这些也是本性驱使的,就好像说,水流深了就自然的生出了鱼,山林大了就会有野兽丛生,人一有钱了,自然就有人去依附他,恭维他,奉承他,在从他那里得到实惠,这就是他的仁义。富有的人,好的东西会被无限的夸大,但是一旦失势了,就是找一个住处都没有,落魄无助,就会像一个丧家狗一样,这时候他还有高尚的礼仪仁义吗?当然没有,这些现象,在野蛮地区更加的明显。老百姓还有句俗话说明这些有钱人的仁义:“有钱的人家的人即使是杀人犯了法,也不会和普通的犯人一样被安置在闹市,作为以儆效尤的猴子一样开诚布公的惩处,即使处罚,也会消无声息的处罚掉,通过这种方式这样保留有他的颜面。这就是有钱人的礼节。”这不是空话,是真有其事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就是这么做的。

    陈后儒是认同这种观点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是活着,下一步你才能思考怎样活,就好比陶靖节和杜少陵,他们也是活着,但是没有独立的物质基础支撑,所以他们会有这种让人哀怜的境遇。

    陈后儒这段时间还看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孙伯符一统江东的情节,也是颇多感概于孙伯符的不自甘堕落,凡事勇于任事,亲力亲为,才能够开创这一份江山伟业。这一点,在陈后儒看来,孙伯符和曹操有很大的相似,唯有曹操做大中原地区,而局居江南的孙伯符,是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呈现,自然会比已经作为强者的曹孟德讨喜得多,而孙伯符的亲力亲为,勇猛精进,更是深的人心,何况《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的如椽巨笔,也是有所取舍的。所以陈后儒在看《三国志通俗演义》关于孙伯符的传记的时候,也题写了一些小诗,表达对孙伯符的敬仰之情,有两首是这样的:

    其一、

    中原诸贼势大,

    西北地远人离;

    顾我孙郎何去?

    江东自辟独奚。

    其二、

    奋起黄膘马,横绰红缨枪;

    顾盼生姿态,江东一孙郎。

    诗并不好,聊足以遣怀而已。就在这样闲闲淡淡的日子,陈后儒在圆球空间中慢慢修炼,终于在第二天将修为突破到了炼气期十三层,而太清神识也还是没有突破,只是加强了,探测的强度范围有八十里方圆。#####新人新书,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天启年间仙闻杂录 (.org)”查找最新章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