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之霸天下 > 第四十四章四路讨伐

第四十四章四路讨伐(第2/2页)

    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为政治口号,号召起义,其属下的36方,共计几十万义军同时举事,声势浩大。因起义军皆以头裹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大起义”。

    由于朝廷军队没有到位,各地准备不足,在起义之初,黄巾军节节胜利:河北黄巾军生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南阳(郡治宛,今河南南阳市)黄巾军斩杀太守褚贡,围攻宛城;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黄巾军败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市东北);广阳(郡治蓟县,今北京市西南)黄巾军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

    在张角的刻意指挥下,各地起义军很快集结在一起,形成了三大军事中心: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率主力活动于冀州(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南)的广大地区,张角、张梁驻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张宝屯兵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成为领导起义的中心,后来由于张曼成、波才、彭脱、卜已的逐一战败,张宝也与张角合兵一处,共同驻守广宗。

    张曼成自称“神、卜使”,率南阳黄巾军屯兵宛城,成为南方的黄巾主力;波才、彭脱领导的黄巾军,控制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陈国(治所今河南淮阳市)一线,成为东方的黄巾主力。三大黄巾军的主力分别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京师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形势看似十分严峻。

    初时,在张角的极力约束之下,黄巾军的军纪甚是严明,每攻占一个城池之后,对当地百姓基本上是秋毫无犯,虽然也有个别黄巾军的将领或士兵作出了扰民之事,张角都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斩首,深得百姓拥护,报名参军者也是络绎不绝。所以,在开始的时候,黄巾军还是颇受冀州、豫州百姓的拥护的,当然,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就是起义初时,黄巾军的粮草供应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此时朝廷军也队已经集结完毕,共分为四路大军,约十万之众,分别由四位中郎将统率。其中左中郎将皇甫嵩、南中郎将朱儁率步骑4万余人重点进攻颍川黄巾军;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士和地方官军进攻河北黄巾军;右中郎将杨奉率领步骑三万连同地方官兵进攻南阳一线的黄巾军。

    官军进攻重点首先指向直逼京师洛阳的颍川黄巾军波才部。负责进攻波才部是南中郎将朱儶,此人颇有才华,但是为人却十分孤傲,并未将颖川的波才部放在眼中,这才导致了在阳翟之战中被波才军大败,从而影响了整个局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