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随着南阳、颖川捷报的不断飞入朝廷,灵帝对于杨奉更是欣赏,没想到当年自己看重的年轻人如今真是有如此大的出息。于是,灵帝立即下旨,加封杨奉为祁乡侯,暂时摄豫州刺史兼汉中太守、右中郎将,豫州黄巾战事可由杨奉全权决断。
对于灵帝对杨奉的加封,朝堂之上没有人持反对意见,一是因为杨奉一直以来都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从开始的五步成诗,到后来的汉中啤酒,再到现在的捷报连连,那一样都是让皇上龙颜大悦的事情。
二是,现在杨奉确实连立大功,黄巾的主力主要就分布在四个地方:广宗、南阳、颖川和汝南,如今南阳和颖川的黄巾军基本都被杨奉消灭了,汝南战事不日也将会平定,对于这样的奇功授之以这样的封赏是应该的,就连张让等人也不敢说杨奉不该如此封赏,更何况那些比较欣赏杨奉的大臣呢,这时候阳安大捷的喜讯还没有传到洛阳。杨赐自然最为高兴,杨奉毕竟是他们杨家的人,出了这样一个人中之龙,作为家主,他自然也最感到光耀。
对于朱儶,则由于在阳翟的大败,不但损失了两万士兵,而且差点影响到整个战局。灵帝甚是恼怒,本应该被诛杀,却被大将军何进劝下,毕竟前方可用的将领不多,于是灵帝命其戴罪立功。
有了这次的扫平陈国黄巾的功劳,朱儶也可以功过相抵了。
关于皇甫嵩,灵帝原本是想让其将兵权交给杨奉,继续任北地太守的。
就在灵帝还没来得及将话说出口的时候,太尉杨赐出班道:“陛下,如今南阳、颖川黄巾战事已经平定,有右中郎将杨奉的大军在豫州,汝南战事必定不过数月也会结束,豫州黄巾如今已经不成问题。只是这冀州广宗的战事虽然前有卢植,后有董卓,却一直不如人意,以老臣看来,不如命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南中郎将朱儶和骑都尉曹操挥师北上,进军广宗,另外陛下可从各处征调兵马赶赴广宗进行支援。如若不然,张角随时都可能以夹胜之师攻我洛阳,那时势必会天下震动。”
杨赐的话音刚落,大将军何进出班道:“陛下,杨太尉此言甚是有理,广宗城一日不破,张角一日不能授首,黄巾贼患便一日不能平复。如今各处战事基本平息,但是我军在广宗城却一直败报连连,久之,必然会使黄巾贼兵士气大涨,我军士气大跌,于战不利。而且,一旦广宗战事再次失利,势必动摇我大汉根本,陛下可先令皇甫嵩、朱儶、曹操三人率军或攻或围广宗,一旦豫州战事完全结束,让右中郎将杨奉率领大军支援,则广宗城必然可下,张角也难逃一死,黄巾自可平定。”
大将军何进的这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就连太尉杨赐听了都不住点头,同时感到自叹弗如,更加是惊讶于万万没想到这个屠夫出身的何进竟然有如此缜密的想法,并且暗合兵法,看来自己以前还真是小瞧他了。
其实,这番话那里是何进自己想出来的,是何进府中的一个幕僚教给何进的,不然,一个杀猪出身的屠夫,连私塾都没进去过几天,岂能想出这样完善的计划。究竟这个幕僚是谁,后面会介绍到,在三国历史上此人在曹操手下可称得上一级谋士,此处就暂且不说此人的名字,恕杨老三在此先卖个关子。
何进的这番话一说出口,杨赐首先表示赞同,然后其他大臣纷纷附和,造成了一面倒的情况。张让等人不懂军事,在这个关节眼上,倒也不敢轻易发表反对意见,任何人都能听出何进的话说得太对了,任是谁都是采纳的,更何况灵帝还不至于昏庸到分不清好坏的程度。
就在皇甫嵩接到圣旨的五天后,杨奉的大军已经来到息县城外的五十里处,而圣旨也正好到达这里。
灵帝终于还是让皇甫嵩率军前往广宗了,这是杨奉接到圣旨后的第一个想法,皇甫嵩此去广宗之后不久,张角就会病死,广宗黄巾群龙无首,很快便被皇甫嵩击败,张宝、张梁兄弟二人也在随后战败身死。
现在已经是八月了,距离张角病死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杨奉望着头顶的明月,微微叹了一口气。
忽然,杨奉想到自己曾经和张角的小女张宁定有婚约,只是不知道张宁现在是否在广宗城内,更不知道一旦广宗城破张宁能否逃得性命,如果等自己灭掉汝南黄巾,挥师北上的时候,恐怕也会在广宗城破之后了。
正在这时,忽然斥候来报,说是彭脱放弃了召陵,率军正向息县方向而来,兵力不过两万。
杨奉此时正为如何攻下息县而头疼,听到这个消息,精神不禁一振,一个绝妙的计划已经在脑海中成型了。
彭脱从召陵狼狈逃出,却也不敢行军太快,毕竟杨奉的五万大军就在前方,一个不小心,很可能会全军中伏。一路上,彭脱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不断在前方探路,并且将大军分作三段,一旦中伏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虽然已经是很小心可,但是彭脱遇到的却是善于设伏的杨奉,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大军中伏的噩运。就在距离息县已经不远的襄信县,彭脱被杨奉大军伏击,全军覆没,战死五千,投降一万五,没有一人逃脱,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