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青州刺史龚景乃是一个无能之辈,平素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无甚本事,遇到这样的境况,只是让手下将士拼命抵抗,龚景自己却收拾金银细软,带领全家逃走。刺史大人既然已经逃走,手下众人便群龙无首,幸好有一名武艺不凡的壮士名叫廖可,自告奋勇,带领官兵死守临淄,才没有使临淄这么快就落到黄巾军手中。
但是,临淄的守军也只有两万人,并且久未上战阵,好在这次是守城方,不然的话,早就败下阵来了。廖可虽然勇猛,但是也是第一次经历如此的战阵,经验不禁有点不足,在褚燕强大的攻势下,有点力不从心,临淄眼看就要失守。一旦临淄失守,褚燕的下一个进攻目标便是北海国。
杨奉的舅父孔融正是时任青州的北海相,北海若再失守,东莱和城阳郡的洞门完全大开,攻取两郡更是如履平地。北海国孔融虽然文材了得,并且又有治理之才,但是对于领兵打仗却是一窍不通,手下也没有统军的将才,只有武安国一人,虽然勇猛有余,却谋略不足。
临淄的战况传到北海,孔融心下甚是忧虑。孔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早就听说张角之乱的时候,黄巾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生灵涂炭。而且,黄巾势众,其中又不乏能人,并非孔融、武安国之辈所能敌抗的。
既然刺史龚景临阵脱逃,恐怕用不了十天,临淄便会失陷,黄巾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必然是临近的北海国。孔融虽然也曾多次派人到朝廷祈求救兵,然而此次的黄巾之害较上次更甚,虽然除了黑山、白波、益州之外的叛乱规模都不大,但是数量之多实在让汉灵帝早已自顾不暇,哪有军队去援助位置偏僻的青州,更何况进攻青州的正是灵帝极为头痛的黑山黄巾军。
消息传到并州,丁原还好,但是严氏可就坐不住了。孔融虽然不是他的亲哥哥,感情却很深厚,焉能见死不救。于是严氏便求丁原发兵相救,却为丁原百般推搪,为此严氏还大哭大闹了好几次。但是,一个妇道人家如何能够理解丁原的苦衷,虽然这一次的黄巾起义主要分布在青、幽、徐、冀、荆、扬、衮、豫八州,对并州影响也不大,但要说到从并州发兵援救青州谈何容易。
且不说进京请旨一来一往需一月之久,况且哪能你说发兵援救青州朝廷就让你救青州,万一皇上下旨让你援救冀州或幽州,岂非弄巧成拙。退一万步,就算朝廷允许,从并州到青州,相隔诺大一个冀州,城池数十个,现在冀州黄巾也正在势头,数万大军经过一路拼杀,能够到达青州的会有多少呢。
而且经过一路重重厮杀,并州军早已成了疲惫之师,到了青州也会被以逸待劳的黄巾军给吃掉了,还谈什么援救,岂非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丁原平定太原的白波起义,用了数月之久,兵士死伤无数,钱粮耗费更是不计其数,已经使得并州元气大伤,实在没有余力去援救北海。
无奈之下,严氏便想到了身在洛阳的外甥杨奉,希望他有办法救救自己的舅父,于是严氏便写了一封信,让快马送到洛阳杨奉手中。
杨奉接到严氏的书信,大喜,虽说孔融并非是杨奉的亲舅舅,但也毕竟对杨奉姨母严氏有恩,要说孔融面临生命危险,杨奉应该是焦急万分才是,至少也应该是惶惶不安才对,可为何见信后大喜呢。
原来,杨奉因为张让的进言被灵帝一道圣旨调到洛阳,一待便是半年,其间,洛阳根本就没有遭受到黄巾军的一次攻击,而且各地风云再起的黄巾叛乱也都正在各地的守军以及地主豪强招募的自卫军进行着相持,只是遍布太广,加之规模都不如张角那一次大,所以灵帝并没有从中央派兵清剿。
前面也曾提到杨奉现在每日只是和曹操、袁绍、何进等人赋诗、饮酒、打猎,更是由于杨奉和袁氏兄弟的矛盾越来越深,唯恐二人加害,杨奉已是久思脱身之计,如今丁夫人的这封书信正好能够成为自己离开洛阳的理由,汉朝以孝为先,去救自己的舅父的理由应该是十分充分的。
另外杨奉也有自己的野心,并且杨奉的野心也随着他一步步的成功而变得越来越大,因为这个野心也越来越有可能了。既然已经身处在三国乱世之中,又机缘巧合,学得一身本领,杨奉自然就要改变三国的历史,由自己来一统全国。
但是,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身旁都有众多文臣武将辅佐,而目下杨奉的身边虽然有庞德、高顺、张任这样的大将,但是谋士却是少得可怜。并且日后若是杨奉的疆土越来越大,只靠这手下几个人是万万不够的。
并且,青州也是杨奉早就馋涎的一个州,汉中、武都只是自己在南方的基地,也是为了以后攻益州、取荆州,北上雍州方便,说到建立自己真正的基地,杨奉还是想在北方,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是由北向南统一全国的。
更何况三国的很多名将谋臣大都是北方人,现在时间距离他们出士已经不远了,自己也该在北方建立一个根据地了,青州最合适不过了。青州民风彪悍,崇尚武力,而且青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但方便防守,而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