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谢嘉琅怔了一怔。
烛火摇曳。
他提笔在信上写下:吾妹团团,兄抵京师月余,京师人烟阜盛,风土人情,与江州迥异……
也没说别的,只是写一些见闻,写她感兴趣的事情,很快一张纸上就满是墨迹。
他自己看了一遍,觉得好像有些枯燥乏味。
就像他这个人,天生的冷清。
谢蝉是喜欢热闹的人,家宴上总有人围着她说笑……她是不是一直在迁就他?
纸上的墨汁干透了。
谢嘉琅收起信,和今天挑选的书册一起交给青阳,要他明天记得送去驿站。
翌日,青阳刚出门,几个小吏拿着名册走进客栈,问:“解首谢嘉琅是不是宿在贵店?”
掌柜的忙去请谢嘉琅下楼。
小吏验看谢嘉琅的文书,笑着道:“圣上旨意,今年的正旦大朝会,诸州贡举的解首亦可入宫观礼,小的们来通报一声,解首早做准备。到正旦那天,会有人来接解首入宫。”
客栈里嗡的一声,众贡士艳羡不已,围上来恭贺。
文宇替谢嘉琅给小吏们赏钱,羡慕地道:“大朝会可是朝廷一年中规模最大最隆重的盛事!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各国使节全都要到场,三师、三公、三省、六部、翰林院、御史台、秘书省……一个都不落!听说到时候大殿内外站的人有数万人之多!亲眼见识一下那个盛大的场面,才不枉这些年的寒窗苦读啊!”
谢嘉琅反应平静,回房继续看书。
第二天礼部的小吏来客栈教谢嘉琅大朝会上的规矩礼仪。
青阳塞了一锭银子给小吏。
小吏脸上浮起笑容,含笑耐心讲解大朝会上要注意什么,最后道:“解首不用紧张,大朝会那天解首们只需要站在殿外凑个热闹喜庆就行,到时候有礼仪官领着解首们,什么时候行礼,什么时候祝祷,什么时候退下都有人提点。”
又过了几天,礼部送来解首的礼服,是一套青边白袍的士服。
除夕夜,阖家团圆,万家灯火。
独在异乡为异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贡士们思乡之愁难解,相约去酒楼寻欢作乐了。
谢嘉琅坐在灯前看书。
外面炮竹声声,街巷间火树银花,欢声笑语不绝。
千家万户,人间烟火。
谢嘉琅独坐在窗下,执笔抄写一卷文章。
青阳推门进来,道:“今天是大年夜呢,得吃点好的!灶头可以炖汤,公子想吃什么?”
谢嘉琅停笔,望着映在窗上的灯影,眼前仿佛浮现出江州谢府的长廊,小娘子裹着厚厚的被子,坐在他跟前,笑意盈盈地和他说话。
“芋头。”
他道。
青阳愣了一下,大过年 的公子不想吃鸡鸭鱼肉羹汤,就想吃烤芋头?他挠了挠脑袋,应是,去灶头烤芋头。
芋头烤好了端上来,谢嘉琅拿起吃了一口。
入口绵密软糯,可是似乎少了些香甜。
他吃过最好吃的烤芋头在那年冬天,谢蝉陪他守岁,亲手剥了只芋头给他,烫得十根手指头通红。
谢蝉要是在这里……
谢嘉琅坐着出了一会儿神。
天还没亮,楼下传来车马响动,谢嘉琅换上镶青边的白袍士服,乘车去宫门前等候。
其他州的解首也到了,众人下车厮见,互相吹捧几句,一边讨论大朝会的事,一边不动声色地打量对方。
不一会儿,来了一批国子监学生,他们多是权贵子弟,彼此都认得,而且经常随家中父兄出席盛大典礼,一点都不怯场,呼朋引伴,谈笑自若。
太监引领着他们到一座偏殿等候。
大殿方向远远传来钟声,皇帝率王公贵族至圣堂上香祈福,再至神御殿祭祀,返回内殿,接受妃嫔、皇子、公主、宗室皇亲、内官等的朝贺后,驾临前殿。
这时天已经微微亮,文武百官早就在宫门前等候多时。
鼓声响起,曦光洒下,一道道沉重的朱红宫门应着雄壮的鼓声洞开,礼仪官唱礼,乐班奏乐,百官按照品阶走进广场。
从宏伟的前殿一直到宫门前,金吾卫执旗站立,旌旗猎猎,气氛凝重。
轮到谢嘉琅他们这些解首时,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贡士们原先还忍不住伸长脖子张望,想见识一下三师三公、宰相、六曹尚书、翰林学士的风采,站到后来,一个个腰酸背痛,两腿发麻,只想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来。他们离前殿太远,只能仰视广场之上那巍峨庄严的殿宇和宫门前黑压压的人头,其他的什么都看不清。
午后,皇帝赏赐御酒,众解首领赏。
礼仪官过来,带着解首们退出前殿,入宴席。
宴席上都是年轻贡士和国子监学生,众人互相攀谈,问各自的籍贯出身,听说谢嘉琅姓谢,席上诸人立刻热络起来,问他是谢家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