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被推了出来的李依云,一边走,一边想着,这个老爷子好固执啊,还没有和他好好的说一下,就被推出来了。
李依云看着天色已晚,也是不能再去找别人家,就直接回了村委会,她走到村委会的时候,看见村妇女主任张改霞正在村委会的大灶上做饭,李依云就走了进去。
李依云因为工作受阻,闷闷不乐,但是看见张改霞做饭,她还是帮着洗菜。
张改霞已经从罗村长嘴里,知道了李依云今天的工作内容,知道她把计划书递到了市里,这些天她也看到了李依云做事的魄力,所以在她的心底下,虽然依旧认为李依云年纪小,但是却承认了李依云的能力,她很希望李依云能做出成绩,给山旮旮村带来改变。
所以她下班的时候就没有回去,因为,回去也是她一个人,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城里面,只有她为了工作留守在自己旧院子里,想到怎么着都是做饭,还不如给李依云和自己一起做了,于是她一边在灶房里做饭,一边等着李依云回来。
"李书记,你去找杨通才啦?我看你的脸色肯定是被推出来了吧?"张改霞微笑着一句话就猜准了。
“张主任,杨通才老人咋就这么固执呢?我就是想了解一下他平时的生活状况,看他在做什么?然后我也听说了,他很自强,我仅仅是想引导他自强劳动的这个方向,因为毕竟不管他有多勤劳,他还是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如果他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他就可以事半功倍,他脱贫就不是问题。张主任,你跟我聊聊,他平时都在忙些什么?
我得分析一下,他的那种忙碌,肯定是无价值无效率的忙碌,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好的突破点?让他的劳动有价值。
没有经济回报的劳动都是受苦受累。"
张改霞听着李依云的话,觉得又新鲜又很是那么回事儿。
张改霞想了想就说道:“杨通才老人家的固执是出了名的,他不接受村上任何的帮助,要是给他物资和钱,他就认为是对他的羞辱,他现在养着一些鸡,是在他的园子里养的,但是前段时间因为闹鸡瘟,死了好多,他把那些鸡都烧死埋在了院子地里,村里想着他的收入没有了,就给他一些帮助,给他送了些粮食和油,结果被他退了回来。
如果他的那鸡能够养好的话,倒是可以改善他的生活。
但毕竟这捉鸡呀,干什么的,也是需要本钱的,他也不会接受我们的帮助。"
李依云听着张主任的话,思考着点着头,她又问道:"唉,这个老人家这么固执,一点都不接受人的帮助,连聊天都不接受,他一直都是这么不合群吗?”
张改霞正在炒菜,她一边划拉着锅铲子,一边说道:"老人一直就一个人,但听说他年轻的时候是很能干的,会做很多活儿,他会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听说之前很多人都来买他的竹筐,还有他做的银饰,可惜老人这些年年纪大了,上山砍竹子不方便了,所以他就换成了养鸡,但毕竟养鸡没什么经验,所以也没见他发财。"
李依云仔细地听着,他听着老人会一些手艺,心里不觉一亮,现在传统的手艺已经很少了,很多年轻人都不学传统手艺,他们直接去外面打工了。
可是苗族竹器编制品真的是很有特色,若是能够把这个传统手工业发展起来,那肯定是很不错的收益……,如果用传统的手工艺,编制一些比较时尚的东西,嗯,这个应该是可行的,李依云在心底下盘算着,又和张改霞聊了起来。
"张主任,咱们村子里会做这个银器和这个竹编的人多不多?"
"要说这个编竹筐吗?随便的编一个背篓啊什么的,咱们苗家人嘛,基本上都会,但是编一些精细儿的东西不一定都会,可是杨通才,你去他家不知道注意了没有,他编的那些东西啊,真的很精细,可惜没有人学了,大家都想找那种来钱快的事。
做银器的嘛,也有会的,但人也少了,这个杨通才也会,可能是村子里现在穷,所以做银器的少。"
"张主任,你说我们要是把人员组织起来,把这个编制和这个做银器的人都组织起来,我们对外加工,你觉得如何?
然后再把山林养殖都让大家兼带上,还有我们的茶叶和刺绣,以及我们山上的草药,都带着村民们做起来,我觉得这个绝对行。
有了商品,我们就可以赚到钱。”
"李书记,你说的是真的吗?咱们那筺子,咱们那刺绣,茶叶和咱们山上的草药都能卖成钱吗?
咱们村的这些东西可都是杨达才和侯靠山他们收了去,但是他们说这些东西价格很低,往外卖一下很难的。"
"这种东西如果成批量的生产起来,那就是民族工艺品,带着我们民族特色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他们没有卖上好价钱,是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但他们也绝对卖到钱了,不然他们收购的干嘛?
在这一方面我还要做一个深入的调查。"
张改霞听着李依云的话,由衷的佩服,她觉得李依云说的非常有道理,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