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不过,这些东西对陈翰来说,都是已知的事物,虽然感叹,但是已经并不觉得震撼了。
真正让陈翰在意的,是他在三星堆时,就很在意的一个问题。
良渚有没有文字?
良渚有没有文字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说实话,已经发现不少符刻了。
之所以称之为符刻,是因为我们看不懂它的意思。
甲骨文这样成体系的文字,不可能是一夜之间突然想出来,并被所有人接受并使用的,必然有其前身。
之前就说过,最早九千年前的贾湖遗址,就发现了原始刻画符号。
7000年的双墩遗址,发现了更大规模的可朔源的刻画符号。
6000年的姜寨和半坡刻画符号。
5000年的大汶口,也发现了刻画符号,甚至已经勉强算的上是文字了。
那么,现在在同期稍晚一点点的良渚发现的符刻,是文字吗?
倒是还不算。
不过虽然不敢说良渚的符刻一定是甲骨文的前身,但是良渚的符刻的确是有非常独到的东西的。
首先最特别的,那就要数良渚特色的神人兽面纹了。
最精细的一个神人兽面纹,是刻在玉上的。
这个纹饰的实际宽度不到4厘米,高3厘米。
但是却用细到用毫米来做单位的细纹,刻出了细密云雷纹风字形帽、介字冠、羽冠、倒梯形脸、悬蒜鼻、工字形鼻梁和鼻端、椭圆形眼睑为特点的兽目、巨大的嘴和上下两排獠牙。
并且再辅以密密麻麻的细纹,构筑出了一面神人兽面图。
在这么小的范围内,凋刻出如此精细繁密的图形,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而且这个神人兽面纹居然还有简化版、抽象版等各种各样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