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大部分都是发现于器物的底部。
这说明这些符号,首先不可能是随便乱涂的,肯定是有某种规律的,是良渚人主观意识做出的行为。
但是!
它们依旧是刻符,而不是文字!
为什么?
因为单个,或者说一两个刻符,是不够组成“文字”的概念的。
什么是文字?
不管是中文的方块字,还是西方的各种字母,都满足一个概念,那就是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句子,文章。
完整的句子,文章,才能够蕴含或者说承载信息量。
甲骨文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华夏的第一种文字。
就是因为,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是完整的句子。
每片甲骨上的句子,记载的都是完整的一件事情,是可以翻译出来的。
比如祭天啊,征战啊,君王去世啊,继位啊之类的。
这才是文字。
而良渚的刻符,不管是在玉器上,还是陶片上,又或者石器上,大部分都是单一的一个刻符,或者两个。
很少有两个以上的刻符。
这样的刻符,是不能形成完整的句子的。
没有完整的句子,说实话,现在的文字学家也根本没办法去翻译这些刻符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文字学家的要求并不高。
不要求你留下几十个文字组成的文章。
但是至少也得四五个字吧?
哪怕是四五个字组成的刻符,那也勉强算的上是能证明文字诞生了。
因为四五个字,按照华夏古人的写意文字传统,已经可以承载很多信息了。
比如我国的成语,大多不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
四个方块字,组成的成语,已经可以承载很多信息了。
可惜,良渚发现的刻符,大多都是单子或者二字,根本不能组成完整的句子。
这让所有考古人,都十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