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魏王李泰一拱手:“太子此言差矣,母后的病,自然是要治的,但绝不能通过东突厥人之手。”“想我泱泱大唐,能人异士无数,必能有人可以治好母后的病。”
太子李承乾淡淡说道:“太医署全都束手无策,长安城中的名医,也是一样。”
“虽说咱们派出飞骑,到周边请医术高明之人为母后治病,但这些人真就一定高过太医署和长安城的名医吗?”
“那黄闻堰虽说是东突厥人,但之前毕竟是汉人,用他来治好母后的病,纵然对国体略有损伤,但至少能保住母后的性命,此乃孝也。”
魏王李泰不急不慢道:“太子之言,小弟不敢苟同。”
“孝有大小之分,人伦之孝乃为小,而国体根本,乃为大。”
“若父皇用黄闻堰为母后治好病,带来的或许就是一场大战,到时候会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将士浴血沙场。”
“若胜,也会是惨胜。”
“若败,则会陷我大唐于万劫不复之地。”
“到那时,国将不国,母后心中何安,父皇心中何安?”
太子李承乾脸色一变,喝道:“李泰,你这分明是危言耸听。”
“医术无国界,那黄闻堰纵然医术高绝,能治好母后的病,岂能因此而引发一场战争?”
“父皇,儿臣请求父皇治李泰之罪,危言耸听,不孝父母。”
魏王李泰也一拱手:“父皇,儿臣一心为大唐,并无任何私心,请父皇明鉴。”
李二一摆手,向另外几个皇子问:“你们几个,觉得是太子之言有理,还是魏王说得对啊?”
其余四个皇子,都不是长孙皇后所出,蜀王李恪和梁王李愔是杨贵妃所出,齐王李佑是阴妃所出,蒋王李恽是王妃所出。
所以,他们四个人,既然不是长孙皇后所生,自然对长孙皇后的生死不放在心上。
甚至于,他们还希望长孙皇后熬不过这一关,这样的话,他们的母妃或许就有机会晋阶皇后之位了。
再者,如果能打压一下太子李承乾,让李二对他不喜,进而产生废立之举,则他们几个也未必没有机会。
长孙皇后身死,太子被废,谁家的母妃表现好,哪一个皇子表现优异,这皇后和太子之位必得无疑。
于是,蜀王李恪首先说道:“回父皇,儿臣觉得,大唐百废待兴,东突厥又虎视眈眈,局势不善。”
“国与家相比,国为大,无国何以存家,所以,儿臣以为,四弟言之有理。”
李二的儿子们中,太子李承乾是老大,蜀王李恪是老三,魏王李泰是老四,中间还有一个老二,叫楚王李宽。
楚王李宽的母妃,原本是一个宫女,被李二宠幸,生下了李宽。
不管是李宽的母妃,还是李宽,在李二跟前都不怎么受待见。
后来,李二直接把李宽过继给他的五弟楚哀王李智云,李宽因此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之后基本上就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不久后就死了。
蜀王李恪发表意见之后,齐王李佑、梁王李愔和蒋王李恽也纷纷发表意见。
措辞不同,但意思都一样,同意魏王李泰的观点。
这么一来,太子李承乾的脸色阴沉得很难看,而魏王李泰则是得意之极。
李二看在眼里,依然不动声色,又呵呵向长乐公主李丽质问道:“丽质,你虽然是女儿身,但见解不在你的这些哥哥弟弟之下,你也说说吧。”
长乐公主李丽质微微一笑:“父皇,女儿对国之大义和家之孝义虽然也略通一些,但跟几个哥哥和弟弟却比不上。”ωωω.ΧしεωēN.CoM
“不过呢,女儿对母后的病情很上心,昨天一直在打探长安城是否有不为太医署所知的名医圣手。”
“噢”,李二登时就来了兴趣,笑着问,“可否打探到啊?”
长乐公主李丽质点了点头,一脸的认真:“女儿还真是无意中打探到一个,这个大夫姓李,叫什么名字,女儿不知道,但医馆名叫素枫堂。”
“女儿听说,此人不但医术极高,能够用针灸之术将一个将死之人救了过来,更是对穷苦人分文不取。”
“而且,昨天被他救的那个牛老汉,不敢接受素枫堂的免费中药,素枫堂的大夫便让下人打探到牛老汉的住处,把药送了过去。”
太子李承乾笑道:“丽质,你定然是被人骗了。”
“这天下行医者无数,纵观古今,从未听说过赔钱赚吆喝的大夫。”
“大唐刚刚经历战乱,民间疾苦者极多,若穷苦者皆不收费,他那素枫堂早晚都会关门。”
“再说,穷苦二字又没写在脸上,他又如何能判断出对方是穷苦人?”
“若一旦穷苦人免费之事开始,有钱人弄一身破烂衣服,装穷苦人,他那素枫堂还会有一文钱的入账吗?”
魏王李泰淡淡说道:“太子,长乐皇姐性格稳重,做事谨慎,若无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