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楚皇眼中,宫学不宫学的已经不重要了,为今之计,不能让皇儿失了进学之心,他本是栋梁之才,即便日后不为皇帝,也必将是未来皇帝的左膀右臂。此时若是放纵了他,导致本该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泯然众人了,必将是国朝的巨大损失。
若是有朝一日他做了皇帝,却因为今日的放纵导致他成了一代庸君,那么他姜文澜日后到了地下又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尚书令邱于阳对于姜玄逸认为进学无用的说法甚为不满,挺身问道:“九皇子殿下,这闻听圣贤之言,学圣贤教训,知圣贤礼仪,方成大才。殿下如此聪慧想必也是因常年读圣人之书,领圣人教诲,才有此番造诣,如今殿下却视历代圣贤之言为无用之物,此非小人耳?”
楚皇本想开口训斥,却没想到邱相率先对姜玄逸发起了进攻,也对,这天下文人均是受圣人教诲,他邱于阳作为百官之首,天下文人典范,自然容不得有轻视圣贤的事情存在。
姜玄逸看到相国大人有训斥自己之意,也并未生气,道:“相国大人似乎误会了玄逸的意思,玄逸自小聆听圣人教诲,守礼知节,自然不会认为圣学为无用之物。”
“可是,玄逸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相国大人,望大人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老臣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历代圣贤可是读书成了圣贤?若是读书可成圣贤,那么那些上古圣贤无圣贤文章可读,又是如何成了圣贤?”姜玄逸轻轻问道。
邱于阳此刻明白过来,似乎是掉进了九殿下的陷阱里,但又不得不回答,“老臣认为,圣贤之道,当知世间冷暖、悟天地至理、晓四时变化、通百家之言,可为圣贤。”
“如大人所说,古来圣贤,都不是闭门造车就能成为圣人的,而如今却要我整日埋头这书卷之中,是何道理?”
“玄逸只知,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玄逸聆听圣训越多,便越觉自身所知甚少,玄逸入学多年,有太多的疑惑存于心中,老师们虽学识渊博,也能为玄逸答疑解惑,但这圣人道理仍需亲身体会,细细感悟才行。”
虽然明知道姜玄逸是在狡辩,但却又不得不承认其言之有理,特别是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三人为官多年,更是天下文人领袖,尚未听过此诗句,想必是九皇子殿下亲自所做,没想到这九殿下小小年纪对诗词一道亦是如此精通,果真是才华过人。
“这……九殿下言之有理。”邱于阳老脸一红道,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反驳的理由,因为邱相其实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若要为圣贤必然要体察民情,了解这世间万事万物才能有所感悟。
邱相曾在地方为官二十几载,不敢说对这世间之事多么了解,亦不敢自比圣贤,但多年来,也是收获多多,感悟良深,如此才坐上了这相位。
此时看到九皇子殿下也是如此勇于实践之人,恨不得引为知己,又怎么会为了反驳而去反驳他呢?
楚皇看到邱相仅仅三言两语便败退下来,不由得暗暗惊呼,这邱于阳可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几年的老狐狸,如今竟然败给了一个小狐狸,着实是吓到了楚皇。
但转念一想,这岂不是证明此子确实才学过人,对于想要把姜玄逸列为储君考察对象的楚皇来说,儿子越优秀他越高兴。
不过,楚皇高兴,另外两位大臣却不能如此轻松揭过了,若是传出去三位相爷被一幼儿斗败了,这让三人的老脸往哪放。
中书令董仲书思忖片刻,拱手道:“微臣董仲书,有一言相劝,这圣人之学,一在教,二在学,三在悟,如今殿下一弃教,二弃学,这“悟”又从何谈起呢?”
“玄逸敢问大人,这历代圣贤是从何处学到这圣人之道。”姜玄逸拱手还礼道。
“自是从圣贤之书中学来。”董仲书肯定道。
“这圣贤书何人所书。”姜玄逸再问。
“自是历代圣贤。”董仲书回答。
“这历代圣贤何人所教。”姜玄逸继续问。
“自然是……自然是先辈圣贤。”董仲书此时也发现自己上当了。
“看来大人也不确定自己的答案啊,这圣贤总有前人教,那第一代圣贤又是何人所教。”
董仲书此刻无言以对,确实,这不断往上追溯,必定有一位圣贤是没有先辈圣贤所教的,那他的圣贤之道又是如何悟得?只能是自己参悟所得。
姜玄逸此刻乘胜追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姜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