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辩论到了这里,其实楚皇和三位相国大人已经相信了姜玄逸确有真才实学。宫学的作用对皇子来说,是作为启蒙之用的,而皇子成年以后自有其他人来教导。
若是皇子封王,自有幕僚投身王府,这些幕僚大多是举人之身,甚至有进士出身,这些人若是等不及朝廷派遣官职,自会投身王府,而王府幕僚亦是官身,有朝一日也有机会入朝为臣。
而楚皇没有轻易答应姜玄逸此等要求的原因就在于此,若他不能封王,自是无从招募幕僚,而没有人在身边时时教导,此子尚年幼,若是不小心走上歪路,岂不是大为可惜。
这身边有重臣时时教导,是太子的特权,身为一国储君,超越其他皇子的基础也就在于了。而普通皇子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的,朝臣甚至会避免与其他皇子多说一句话,以免产生误会,若是被太子所记恨,将来太子登基,免不了会被清算。
楚皇曾经作为太子,自是深知此事,更不能轻易破此规矩。而若是把他强留在宫学中,亦是所获不多,再加上此子已有退学之意,若是强留,引得此子逆反,反倒是不美了。
邱相看出了楚皇的纠结,沉思片刻,微微躬身道:“启奏陛下,九皇子殿下天人之资,才学过人,理应多加教导,这宫学之事确实对九殿下帮助有限。”
“不若让九殿下去做个翰林院孔目,这一来可以时时读书,二来这翰林院学士众多,九殿下亦可以与众学士探讨这学问之道。”
楚皇此时有些心动,这翰林院孔目一无品级,二无实权,九子玄逸还未封王,自然不能在朝中有何实职,这孔目一职正适合此时尚年幼的玄逸。
想到此处,楚皇心意已定,不等姜玄逸说出什么推辞之言,大手一挥道:“着皇九子玄逸为翰林院孔目,即刻赴任。”
这等不入流的官职无需圣旨,无需三省复核,皇帝自可一言而决,况且三省长官本就在此,皇帝既已开口,三省长官皆已入耳,那么姜玄逸的翰林院孔目身份就即刻生效了。
圣旨既已下达,姜玄逸自然不敢不接受,这要是皇帝还没开口,还能拒绝一二,皇帝既已开口,君无戏言,姜玄逸即便再年幼,也不是他抗旨不遵的理由。
而且,这个官职倒是对姜玄逸颇为有利,一来,姜玄逸本就希望能多多看书,把他过目不忘的优势发挥出来,以前苦无良机,今日终于有了机会。
二来,翰林院孔目并与实权,姜玄逸刚好也不想要什么实权之职,这有了实权便需要治事,这没有实权便轻松多了,况且他皇子的身份在此,谁还能真正安排他去做什么事。
综合考虑之下,利大于弊,姜玄逸便欣然接受了。
此时,所有问题都已解决,邱相突然想起来楚皇方才说九殿下立下了两件大功,这一是殿下的“文化同化”之功,这二为何事?
邱相正处于对姜玄逸无比好奇且倍加关注之中,自然想要了解他的更多事情,躬身问道:“陛下,方才微臣听陛下所说,九皇子殿下另有一大功,老臣斗胆,敢问陛下是何大功?”
此时的楚皇正处于为儿子骄傲的心态之中,闻听有人愿意听听儿子有何功劳,自是毫无隐瞒,况且此事本就欲与诸臣工商议。
本来楚皇还想等着验证结果出来以后再与诸臣工商议,但方才已经知道了儿子的优秀,想必儿子的方法自是对的,此时说出来自无不可。
“玄逸,可将你的发现告与诸大人听。”
“儿臣遵旨。”已经达成所愿的姜玄逸此时心情倍好,自是不介意再给他的父皇长长脸。
姜玄逸对着三位相国大人拱手一礼,已丝毫不见方才剑拔弩张的对峙样子,谦虚一笑道:“诸位大人,承蒙父皇夸赞,玄逸愧不敢受。”
“玄逸只是邀天之幸,不敢轻言功劳,全赖上天垂怜。”
“父皇与诸位大臣多年来励精图治,感动上苍,特降下此法以慰百姓。”
“玄逸万幸,能做这个传话之人。”
“玄逸经过多次试验,已经验证此事,世人皆知这猪肉腥臊之极,难以下咽,但仔猪若是经过阉割,长成成猪以后,这猪肉便变得极为美味。”
“若此法能够推广开来,百姓便能多得一种吃食,寻常百姓之家吃肉困难,常年不见荤腥。”
“这猪本就易养,阉割以后脾气也会由暴躁转为温顺,更为易养,且食物来源广泛,适合大量养殖。”
“他日若能遍布我朝,百姓多了一种肉食,很多人将因此而存活,更能身强体壮,若是他日募兵,岂不是募得更多吗?”
几位老臣此时眼睛都亮了,邱相激动不已道:“生民之功,这是生民之功啊,仅此一事,天下人都应感念殿下功德,建生祠以供养。”
“不不不,此乃上天垂怜,玄逸愧不敢当。”姜玄逸连连推辞,毕竟年纪还小,脸皮还有些薄,年纪再大些便能坦然接受了。
“此法当立即推广,早日造福我朝臣民。”没有任何的怀疑,方才姜玄逸的表现已经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