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诗会进行到这里,众人也都没了心思再继续下去,心中不禁有些埋怨刘志起来,都怪他打扰了大家的兴致。景王殿下难得召开一次诗会,此次又是有这么多人来此赴会,本是大家交流学术、探讨己见的好时候,这被搅和得都浑然没有了兴致,还好今日还有其它收获,得到了楚师的传道,不然可真就亏大了。
众人一同来到了一楼,姜玄逸留下的那副上联还高挂在正堂之上,看到此联,众人还不禁有些唏嘘。
当初刚得知此事的时候,还有些不信,这天下岂有生而知之者,黄口小儿怎能有如此才学,即便是久负盛名的景王殿下在如此年纪也未曾有过这样的表现。
几乎超过半数的人都认为他姜玄逸是巧夺他人之名,其实这种事在勋贵子弟之中并不少见。
很多家财万贯之人为了追求名气,不惜斥巨资从他人手中买来诗词歌赋,假装是自己所做,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才名,甚至有些人家里养着一大批饱读诗书的才子,就是为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能拿出来一大堆诗词来充场面。
甚至有些皇室子弟也会如此,有些王爷皇子为了增加自己争夺储君的资本,都会出书立传,甚至修史立典,但这真的是他们所做的吗?岂不闻他们身后有多少的学究在出谋划策,可以说,那些王爷皇子除了能在这之中担当一个组织者以外,什么都做不了,而出书以后,王爷皇子的名却占了第一位,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时有发生。
即便是景王殿下刚刚传出才名之时,这些勋贵子弟还都以为这位六皇子也是跟他们一样呢,故意为之,好为自己争夺皇位增加筹码。
随着六皇子殿下年龄渐长,后来又封了王,这满朝文武都知道这姜玄林恩宠不断,这骗得了谁也骗不了皇帝陛下,因此大家才逐渐有些相信他确实有些才名。
直至后来,六皇子成年以后,出宫建府封王,与外界接触逐渐变多,如此,他姜玄林真正冠绝天下的才名才终于被所有人认同。
这自古以来,多是寒门贵子名传天下,流芳百世,那些真正诗书传家的豪门子弟反倒是少有名声,原因何在?
并不是因为那些豪门子弟没有才学,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比得过人家几百年家族传承,无非是这天下人都不愿意相信罢了。
这天下人永远无法接受家世比自己好的人,才华也比自己要高,他们只会诋毁那些豪门子弟,说他们的才学都是假的。
确实,有一部分豪门子弟的才学确实是假的,但扪心自问,怎么可能都是假的呢?若真如此,他们又凭什么能传承百年千年屹立不倒,无非自欺欺人罢了。
天下人只愿意看到底层百姓逆袭成功,却不愿意看到那些上层人士一路高歌,这是人的劣根性,自古至今全都如此。
而姜玄逸今日的表现也算折服了众人,自此应该没有人会再怀疑他的才学是假的,不管今日他的言行是自己所悟所得,还是从他人那里学来的,都改变不了他才学出众的事实。
若是他自己所悟得,那他姜玄逸便是能够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大家;若是他从别人处学得,那也代表着他有着一位甚至数位的学者大家来当老师,有这等老师时时教导,那他自己也成为一代大家几乎是必然的,或是现在,或是不久的将来,他的才名必将传遍天下。
如此也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姜玄逸确实是出身名门望族,那么他的才名就不会被外人诋毁吗?
这是一定的,自古文人相轻,那他以后能够名传千古吗?这就要看姜玄逸之后如何了,寒门贵子一时之名便可名传后世,而豪门子弟想要如此,便需要他这一生都不能泯然众人,只有全天下人都知道他确实才华出众,他的才名才不会被有心人所玷污,就如同曾经的景王殿下那样,携天下大势而来,你想污蔑他都没有人会相信。
此时,一学子看着墙上的对联,脸色有些纠结,思忖良久后,一咬牙,还是开了口:“敢问楚师,此对真的有下联吗?”
闻言,姜玄逸有些诧异:“兄台何出此言?”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话既已说出口,那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了,索性继续开口问道:“自公子留下此对至今已有月余,我等学子以及诸多大人都曾经讨论过此对,可惜却无任何收获。”
确实如此,上联仅仅五个字,而姜玄逸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
“三才天地人”
以数字开头,那么下联也应如此,可下联若是以其它数字开头,便无法用三个字呼应开头的数字,若是以三开头,则上下联一致,就失了对联的基本规则。WwW.ΧLwEй.coΜ
因此众人苦思月余,都没想到什么合适的下联,甚至一点思绪都没有,众人根本找不到方向,越是简洁的上联越是不容易对出下联。
其实这事本不应该去问他这个出题者的,自此地诞生此规矩以来,还从未有人去问出题者答案呢,读书人都是要面子的,这直接去问出题者,岂不是自认技不如人吗?而且,这样一来甚至把其他人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