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元璋作为大明的皇帝,有着绝对的权力。想要制定什么样的律法,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对于他的儿子们,是极为宠爱包容的。
就算做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是训斥而已。
又如秦王朱樉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群,其花费巨大到了连当皇帝的都看不出下去了。
那些花费从哪里来,难道心里没数?
只是大家装作不知道罢了。
就算是犯了死罪,也是一句话就给赦免了。
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最终解释权!
朱元璋对儿子们极尽宠爱,包容。
但是对于底下的大臣,可是有极为严苛的要求。
单是贪墨超过的金额,就定在了超过六十两银子处以死罪!
六十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明朝洪武年间,一石相当于15斤,而一斤又相当于594克,所以一石的重量就是90882克。
即一石大米是90882克。
若将这一石大米换算成现在的重量,则要再除以500克,也就是182斤。
换句话来说,古代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82斤。
所以明朝洪武年间,一两银子就可以购买728斤大米。
按照现在市场价来看,大米的均价大概在元左右,因此可以算出,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184元。
最后得出结论,60两银子大约相当于1万元左右。
当然,到了后来的万历年间,物价和银子的价值都出现了浮动。
根据记载,那时候一两银子才堪堪能换2石大米,也就是六七万块钱。
答案也正是老朱的严苛刑罚,让那时候的风气得到遏制。
至少不像大明后期那样明目张胆!
陈吏目掌管盐引,其倒卖的数量和收受的好处又岂止六十两银子呢?
但是他在外面养女人的那套大宅子,就远远不止六十两。
就算是今天请刘推官帮忙,给出的好处也给了三百两银子。xしēωēй.coΜ
要不然能拿着朝廷公器为他所用?
虽然给刘推官的银两很多,但是真正的大头还要上供给黄知府和刘同知。
如此一来,也把两位五品六品大员绑在了一条船上。
有问题的时候,也会帮自己遮掩。
这也是他敢明目张胆利用官府打压对手的底气所在。
按照常理来说,作为当地的财神爷基本是可以横着走了。
可是偏偏遇到了当地最惹不起的一位。
那就只能认倒霉了。
毕竟,打死他也不会想到一位藩王竟然敢明目张胆的插手食盐生意。
难道他就不怕朝廷问责吗?
而且陈吏目心里清楚,这些藩王和郡王所食用的盐,都是由盐课提举司供应的。
汉王哪里来的精盐?
反正所谓和西域商人合作弄来配方这个借口,他是不相信的!
但一位藩王把铺垫和戏份,以及各种虚假消息都做足了。
就算有人怀疑又如何?
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就算言官都不敢上奏弹劾。
否则一个挑拨皇帝和藩王父子关系的罪名,就可以诛他们的九族了!
老朱这条规定,是把双标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是在警告言官:你可以说,但是我听着不高兴了也可以杀你!
这种摆明了帮亲不帮理的举动,只要不是蠢货都不会傻乎乎的把脖子往屠刀上送!
朱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吓得几人都心头一跳。
黄知府和刘推官更是额头冷汗直流,心里暗暗庆幸。
幸好刚刚识时务者为俊杰,明知的选择了投效汉王。
要不然就凭今天收了刘推官分润的银子,就足够被剥皮实草了。
同时,也对将来更加的期盼了。
有了一位藩王当靠山,以后不敢说官运亨通,至少没人能轻易对自己下手了。
想要把自己从知府的位置上挤下去,也要先看看这位藩王的心情!
虽然皇明祖训明确规定了藩王不准干涉当地政务和人事任免,但那只是规定。
更何况还发生了秦王差点杀掉耿炳文的事情,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因为谁都知道,惹恼一位藩王被杀,就算死了也是白死。
甚至皇帝偏心给儿子洗白,连死了都还会扣上该杀的罪名。
在残酷的官场,谁会为了一个死人和皇帝对着干呢?
所以,当地的官吏对藩王就更加的忌惮了!
以二人的智慧,哪里还不明白上方那位青年的目的。
“咕噜~”
黄知府吞了吞唾沫,一颗心也彻底放下来了。
此刻的他哪里还看不出来,对方真正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