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个人只用了几分钟就跑回了小山丘,他们甚至没敢回过一次头,也没注意土著在熄掉火把之后是否开始攻击他们。所有人已无暇顾及了,只想快点跑回小山丘。当三个人跑回小山丘时,那里已充满了混乱和躁动不安,人人都惊恐万状,惟恐受到袭击。难道只能面对这次偷袭了吗?不可能!逃跑?时间充足吗?
马克斯·于贝尔和卡米立刻跑到约翰·科特和于尔达克斯面前。
“大象!”卡米说。
“是的,”于尔达克斯说,“过不了一刻钟,我们就会遭到袭击。”
“躲进森林里去。”约翰·科特说。
“森林也挡不住他们。”卡米反对说道。
“那些土著是什么样的?”约翰·科特问道。
“我们根本没见到他们。”马克斯·于贝尔答道。
“不过,他们绝不会离开森林的。”卡米补充道。
“绝对不会!”
此时,在半里左右远的地方,有一片波浪似的阴影正在百余米外托瓦兹宽的平原上移动,好像一阵肆意呼啸的潮水。阵阵沉重的脚步声在这片柔软的平原上蔓延,即使在小山丘上都感到颤动。与此同时,低吼声也越来越刺耳。
其实,这些非洲冒险家完全可以将这种声音比作一队正行驶在战场上的炮兵辎重队所发出的声音,而且都是那种令人撕心裂肺的音符。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们完全可以想象雇工和商人的惊恐程度。
如果想围猎大象,那是相当危险的。当你恰好碰到几头离群的大象时,如果你能够立刻将子弹射入大象眼睛与耳朵之间的部位,而且能将它们立即射死,那么,猎捕的危险就很小了。即使是这样,象群最多也不能超过六头,而且猎手也需极其谨慎。在10到12头发怒的大象面前,任何抵抗者都是很无力的,用一位数学家的话来说,它们的破坏力等于它们的质量乘以它们的速度的平方。要是一百多头这样的发怒家伙冲向一个营地,那么它们的攻势是不可阻挡的,就好像人们无力阻挡一场泥石流或是火山喷发的岩浆一样。
总的说来,象群的数目过多,人肯定会无力阻挡的。不过,每头大象的象牙大约能值100法郎,因此,人们还是不惜牺牲性命去围猎它们。
从佛阿先生的统计可知,在非洲大陆,每年都有4万头大象被围捕,可以获得75千克的象牙。照此速度,无论大象的寿命多长,用不了半个世纪,这里的大象也将剩不下一头。
一头大象能够负载32个人才能搬运的重量,能够比人多走4倍的路程。那么,驯养这种庞然大物不是更明智吗?的确,一旦驯服之后,在印度每头象价值1500到2000法郎,而将大象捕杀后,人们只能获得几百法郎的象牙!
世界上,目前仅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大家族,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非洲象比亚洲象个头稍小,肤色更深,额头更为凸出,耳朵更宽,象牙也更长,性情也更加粗暴、凶猛,而且是不可遏制的那种。
在此次探险中,于尔达克斯和两个年轻的朋友都觉得很幸运。需要说明一点,在利比亚领土上,大象的数量非常多,而且乌班吉地区有特别适应它们生活的环境。在这里,象群通常是在一头老象的统领下过着群居的生活。在此次围猎过程中,于尔达克斯他们将离群的大象引入栅栏内,然后开始屠杀它们。于尔达克斯认为他们干得非常漂亮,既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因此而过度疲惫。
不幸的是,在返回的途中,他们碰到了一群异常愤怒的象群,它们那充斥在空间的吼叫声,仿佛是在发誓要踏平这些捕杀同伴的凶徒。
如果说刚才面对残忍的土著所发起的抢劫,他们还有时间组织反击的话,那么现在呢,而对这群庞然大物,他们该么办呢?顷刻之间,营地便会化为碎屑和灰尘!现在面临的难题是:探险队的全体人员是否能通过疏散到平原上来躲避象群呢?不过,有一点别忘记:大象的行进速度很快,即使一匹善跑的马都不能追上它们。
“逃跑!赶快逃!”卡米对于尔达克斯肯定地说。
“逃?”不幸的商人喊道。
于尔达克斯知道,顷刻之间,这次硕果将化为乌有。
不过,即使留在宿营地,他就能保住这批物资吗?如果明知难以抵御,却仍要顽固坚持,那是否有点愚昧不化呢?
不管怎样,两个年轻人都会接受和服从。
此刻,象群更近了,它们所发出的嘈杂声大得几乎使人们听不见彼此的说话声。
卡米又一次提醒道,他们应该马上离开。
“去哪儿?”马克斯·于贝尔问。
“森林!”
“如果碰到土著怎么办?”
“那总比这强吧。”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绝不能留在营地,而且,为避免被踩死而现在所能做出的惟一决定便是躲进森林里去。
不过,时间够用吗?宿营地距离森林2公里,而大象距此最多只有1公里了。